辽东的历史
1、在公元333年,慕容皝即位后,慕容仁与慕容昭密谋叛乱,但不幸泄露。慕容昭因此被赐死,而慕容仁匆忙返回平郭,试图抵御慕容皝的讨伐。这一行动导致了局势的剧变,原先支持慕容皝的人纷纷倒戈,慕容仁迅速占据了辽东地区,包括段部鲜卑首领段辽在内的其他鲜卑部落也与其遥相呼应。
2、战国时,燕国在今辽东半岛一带设辽东郡(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秦汉魏晋因之。隋代辽东郡治移至通定镇(今辽宁新民东北)。元代于至元四年(1267年)设辽东路,治所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治辽阳(今属辽宁)。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段,人们就用“辽东”来称呼东北地区。
3、辽东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理区域,地处辽宁省东南部和吉林省北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历史上讲,辽东一直是中国东北和半岛的交通、军事和经济中心,是中国与朝鲜之间重要的文化和贸易交流地区。辽东半岛地势东高西低,是中国最东的陆地。
4、渤海郡望堂号: 历史上,渤海郡这一堂号源自西汉时期的分治,原名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管辖范围覆盖现今河北省和辽宁省间的渤海湾区域。唐朝时期,东北靺鞨中的粟末部建立了渤海郡,初称振国(震国),后改为渤海国,其时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包括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沿岸地区。
5、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包括:大连、鞍山、营口、丹东等,辽河口与鸭绿江口连线以南,伸入黄海、渤海之间。整个半岛呈东北——西南走向,从北部的本溪连山关至南端的老铁山角,长达340千米,北宽150千米,面积94万平方千米。
八协计划是什么!!!别给我瞎说!!!
“八协”是“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的简称,是国务院批复内蒙古自治区1973年上报的《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蒙古语文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试行草案)、《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关于加强蒙古语文工作的意见》(试行草案),于1974年(3号文件)和1977年(138号文件)的要求成立的。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的机构设置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的机构设置包括内设部门和直属机构,具体职责如下:办公室: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文稿起草、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文电处理、档案管理、会务组织、保密工作以及面向社会的税收宣传等。
自治区国税局的机构设置较为完整,包括14个内设部门、1个直属机构,以及5个事业单位。在地域上,它下辖14个盟市国税局,102个旗县市(区)国税局,13个直属税务分局和97个副科级税务分局,同时遍布城乡的有185个税务所,共设立了239个办税服务厅,实现了税收征收的广泛覆盖。
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订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协调、督办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受理税收违法案件的举报,办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立案和调查的有关事项并提出审理意见;牵头组织实施税收专项检查和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处理税务稽查有关工作;指导、协调税务稽查工作。
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管理局负责征收管理自治区金融、保险系统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和国有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并检查其税收政策执行和缴纳情况。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中部税务稽查分局负责组织实施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盟、二连浩特市的税务稽查、检查等工作。
八省区对等协作计划蒙语授课什么意思
是专门针对蒙古语考生的,即对报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河北八个省区的部分高校和部分专业的蒙族考生进行专门的蒙古文教学培养计划。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招生的“八协”对等培养计划列在院校相应批次的普通类及民族班段,计划单列,按平行志愿模式投档,执行相应批次的录取控制线。
八省区对等协作计划,招收加试蒙古语考生是考生可以采取(民考民)的(蒙文)文理科/本专科分数线。
“八协”是“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的简称,是国务院批复内蒙古自治区1973年上报的《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蒙古语文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试行草案)、《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关于加强蒙古语文工作的意见》(试行草案),于1974年(3号文件)和1977年(138号文件)的要求成立的。
八协计划是专门针对蒙古语考生的,即对报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河北八个省区的部分高校和部分专业的蒙古族考生进行专门的蒙古文教学培养计划。根据该计划,这些省区相互之间提供一定数量的招生指标,使学生可以跨省区报考。不过,这个计划是不招收汉族考生的。
为基层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选拔急需紧缺的公务员、职工等群体提供渠道。八协计划并没有涉及国籍或族别方面的要求,所以各个民族的普通考生,包括汉族考生都可以参与八协计划的报名。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对应的招录比例和配额,在招录人数上可能会有限制。所以八省区对等协作计划招收普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