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煤田后果
1、乌达煤田的开采活动对原始地貌造成了严重破坏。据技术人员表示,35平方公里的地表遭受了难以恢复的损害,即便投入上百亿元资金,也需要一百年的时间也无法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这种大规模的破坏如同在居民区进行危险操作,乌达矿业公司内部有人担忧这可能对地下采矿构成严重威胁。
2、同时,刚刚挖出露头的煤层,失去地表阻隔空气,2年来也开始大规模自燃。今年6月15日出版的《国土资源遥感》杂志中,神华(北京)遥感勘查公司工程师孔冰等人披露,2006年中期到2008年下半年,在乌达煤田进行的灭火工程,使35平方公里的地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煤田70%的原始地貌已彻底消失。
3、为安全考虑,煤田火区已严格限制人员进入,过去的燃烧量每年30万吨,如今每年白白消耗100万吨储备,且造成深度污染严重。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上世纪90年代曾计划投入50至60万元治理,试图通过开挖隔离带来控制火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4、在乌达煤田,大规模的灭火工程采取剥挖方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尽管有环保要求,但一些企业如新达公司和泰源煤矿未完全履行环评手续,监管难题和跨地域管理问题也存在。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企业以“以采养灭”的方式运作,实际上鼓励了假灭火真挖煤的行为。
5、乌达煤田损失煤炭上千万吨,剩余的1亿吨煤炭资源陷入困境,这场灾难既是自然灾害,也是人为疏忽的结果。工程承包商银星公司未经招投标程序,以非法转包的方式进行施工,煤老板们以“灭火”之名疯狂开采,将原本的灭火工程转变为露天采煤,加剧了生态灾难。乌达矿业公司未能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违规行为无人制衡。
6、乌达煤田火灾已燃烧50多年,经过长时间的燃烧已形成了一定面积和一定规模的火区,对煤炭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乌达煤田火灾现已查明的火区有16个,总面积346万平方米, 具有燃烧点多、过火面积大、地势复杂的特点,给周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也给煤田灭火工程带来了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