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怎么分类(矿产资源的类型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24-07-17
  • 浏览次数:31

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储量的分类系统

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经济意义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三大类16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图2-1)和矩阵形式(表2-1)表示。

但是,因不同种类的非金属矿产又存在着部分矿种的互相代用,以及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非金属矿产又开发出新用途,而导致了这一分类的延续,所以,用途分类不是固定的,是有补充、有延续的。

根据这一分类,非金属矿材料可以包括从一般到最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各个层次的产品。可分为四大类。(1) 单一矿物材料。

且根据储量用途划分为开采储量(A1级)、设计储量(AB、C1)、远景储量(C2级)和地质储量。后经多次修改才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储量分类分级系统(表8-3)。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探明的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三个类型。2 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并进行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

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可采储量、探明的预可采储量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三个类型。2 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根据经济意义的不同,基础储量分为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经济基础储量又分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和控制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2b),与可采储量中三个类型呈对应关系。

矿产资源是什么

1、矿产资源是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由诸种地质作用形成的赋存在地壳内部或者地壳表面的呈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存在的富集物。

2、矿产资源: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

3、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4、一)能源矿产 煤、煤成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

5、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在固态矿物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晶质矿物,只有极少数(如水铝英石)属于非晶质矿物。来自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称为宇宙矿物。

6、矿物资源,又名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什么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

国际矿产资源分类标准历史沿革

1、前苏联资源储量分类概况 1927年苏联颁布了第一个储量分类,其采用的储量级别代号为A、B、C。1933年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团颁布了“固体矿产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分类”。这个分类把矿床的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作为分类的主要准则。

2、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列出了我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共有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168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双重性质。 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3、年,矿产资源法修订时,又补充了“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的规定。 从以上矿产资源所有权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鉴于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统治者总是以不同手段干预或介入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活动,并以立法方式将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归于国家或政府。

4、年全国储委通过了我国第一份《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其中包括了《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并于1959年7月由地质部、煤炭部联合颁发。1961年4月,地质部、煤炭部联合制定发布了《煤矿储量暂行规范》,即煤炭的勘查规范。1980年,煤炭部颁发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5、国土资源领域标准化管理方式主要经历了各自为政—相对集中—统一管理的过程。具体如下:1986年以前,土地资源分别由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规划等多部门管理,地质矿产由地质部门管理,国土资源领域标准化工作管理处于各自为政、交叉混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