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情况调查
1、金属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共有 金属矿产54种 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2:矿产资源质量差,国际竞争力弱 考虑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等综合因素,我国金矿,铅矿、锌矿的质量为中等;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的质量处于最差地位。
2、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勘查的矿种有:滨海砂矿、建筑砂砾石、滨岸平原地下卤水、海底煤矿、石油与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多金属结核(壳)等。
3、我国海洋地学界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应用高新技术,在海底探测技术、河口海岸第四纪地质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古海洋学、海洋油气田快速评价技术方法和大洋多金属结核(壳)、热液硫化物矿产资源调查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矿产资源供需分析及开发利用现状
通过近年来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以及在河南省的主要成矿区带内发现,重要支柱性矿产资源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开发利用粗放,资源利用率低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才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矿山企业数量很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缺乏规模效益。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矿产 171 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 153 种,在世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 产量居第一位) ; 硫铁矿和磷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根据煤炭资源状况和目前生产实践情况分析,2010年的产能和产量能够保证需求,只是需要加强煤炭基地规划和全国产能总量控制。 尽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仍需要加快开发利用国外煤炭资源的步伐。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总量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且煤类齐全、煤质优良。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构成中占了74%的比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 同时又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从煤中可以提取200多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
矿产资源概况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区域范围内的内生有色金属资源主要有铜、铅-锌、镍、钼、钨等。铜矿床类型有火山-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及热液型矿床等。
该类矿产包括钒钛磁铁矿、铬族矿产、稀土金属矿、锆族稀有金属矿、磷灰石、透辉石、金云母、金刚石、蛭石和宝石矿等。它们在本区的成矿条件非常优越,找矿信息多而强,在全国勘称一绝(详见后文)。目前,虽然除蛭石、透辉石和锆英石外,还未找到国家急缺的矿产基地,但是找矿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矿产资源: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
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矿产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7种,分布不均匀。
海洋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矿产资源分布、种类及其资源量比较丰富。包括滨岸平原地下卤水、滨海砂矿、建筑砂砾石、海底煤田、陆架区的石油与天然气、陆坡区的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和国际海底区域中国开辟区的多金属结核,以及正在进行勘查的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矿床等(表2)。
周边国家中主要的金属矿产资源概况如下。 1)铬铁矿。 周边国家铬铁矿资源不算很多,哈萨克斯坦(矿石储量2亿t)、印度(0.27亿t)、巴基斯坦(0.06亿t)和俄罗斯(0.04亿t)总计57亿t,占世界总贮量的6%。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初步统计,截至 2008 年底,全国矿山共引发地质灾害超过 7 万处,造成死亡约 4300 人,直接经济损失 230 亿元。
2、在开展示范区1∶5000精度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的基础上,以矿区地面沉陷变形、水环境、土石环境污染、占用破坏土地为主要监测内容,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对矿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监测。 2)建立示范区地表塌陷监测网和深部位移监测点: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监测矿山地质环境。
3、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4、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2年启动了以省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到2006年31个省(市)调查完毕,在研究各省资料的前提下又开展了全国矿山环境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基本摸清了调查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现状。
区域地质填图中的矿产资源调查任务
发现新的矿化线索 矿化线索还包括矿化蚀变岩石区、矿化蚀变带或矿产地等。专门性的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最终目的是不断发现新的矿产地,但区域地质填图中的矿产调查若能发现新的矿化蚀变岩石区、矿化蚀变带就很不容易了,如有新的重要发现,随即可另立矿调项目转入正式的矿产调查。
主要通过专门性和更大比例尺的剖面实测、加密地质填图路线等控制,对区内已有的各类异常(尤其是前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或是专门性的地质调查圈定的各类异常)进行检查与评价,并采集必要的样品等加以验证。如矿化较好时,可考虑少量的槽探揭露和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
矿产勘查的任务是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为此要运用地质填图﹐物探﹑化探、钻探和坑探等探矿手段﹐要进行取样分析,研究矿石质量﹐利用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和进行储量计算﹐研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编制地质勘探报告。
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地质理论和工作方法以及数字填图手段,调查并阐明各类地质体(如地层、岩体)的产状、分布、组分、时代、演化及相互间的关系,查明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背景,圈定找矿远景区,建立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工农业发展和后续地质工作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矿产资源三项调查
1、完成全国煤炭、铀、铁、铜、铅、锌、铝土矿、钨、锑、金、稀土、磷矿、钾盐等 13 个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摸清我国 13 个重要矿种的资源家底。启动锰、钼等 12 个重要矿种的资源定量预测工作。完成全国 28 个矿种的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2、一个是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这是在持续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会同11个部门联合开展的一个专项工作。同时我们又启动了矿业权实地核查、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核查三项基础性的调查工作。这两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技术要求培训会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开展的矿情三项调查任务之一。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全国31个省(区、市)和相关行业部门参加,项目办公室设在矿产资源研究所。本项工作于2007年启动,计划2010年底基本完成任务。
4、地质科学有三大任务:一是找宝(资源、能源)、二是防灾、三是保护环境;这三项任务的完成都是要先行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来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质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
5、自50年代初,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三项最基本的职责(储量审批、储量统计、资料汇交)就已明确,80年代开始步入依法管理轨道。 (一)矿产资源管理历史沿革 储量审批工作始于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