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帝国克虏伯:德国命脉企业,支撑德军战力强大,武器天下闻名
1、克虏伯公司自第二帝国时代起,便成为德国的命脉企业,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依靠克虏伯提供的武器装备。公司不仅为德国军队提供武器,德皇本人还常前往克虏伯家商讨武器制造与军事战略。二战时期,克虏伯更是纳粹帝国对外侵略的引擎,制造了大量坦克炮、防空炮、野战炮。
2、德国钢铁帝国:克虏伯的崛起与沉浮自清末烽火到民国乱世,中国战场上德国武器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特别是以毛瑟枪和克虏伯炮为代表。克虏伯,这个名字象征着德国军工业的辉煌与力量,自威廉二世时代起便坐稳德国军火生产的核心位置。
3、希特勒时期的德国强大的原因:军事实力强大,军队素质高。德军高度服从的忠诚意志是不可比拟的。二战时期,希特勒成功给士兵们洗脑。德军是二战中忠诚度最高的,出现叛徒最少的军队。德军士兵执行力高,单兵作战能力强。德军战略战术惊世界,希特勒曾提到过他的军事本事都是来源于中国的兵书《孙子兵法》。
4、也就是说,强大的德军部囘队的力量支撑是什么?其实德国军事强国和军囘队力量的基础和支撑,就是德国这个国囘家本土的工业系统、民生系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外贸、能源获取,资源开采等等。这是德国强大的根本。如果没有英美,苏联窝在家里抵抗是无法触及和打击德国国力和军力的核心源泉的。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会仰天长叹呢?
据说,德国有位代表叫布罗克多夫,布罗克多夫在签约的时候,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咱们大家都不干净,之所以我在这儿被迫签约,不是因为德国有罪,而是因为我们打败了。 怀着这种想法,德国不伺机报复才怪。
德国投降时还拥有数百万军队,为何德国没有继续抵抗呢?
1、第三,虽然在日德国投降之时,德国的确还有400万大军,但是这400万大军远称不上精锐部队,这400百万人,不过是德国在最后挣扎时征集的老弱病残。柏林战役时,已经山穷水尽的德国,甚至征召了大量未成年人上了战场,也可见此时德国人力资源之匮乏。
2、打仗需要的必备物资,比如说军粮、弹药以及其余战争资源,德国此时想要继续抵抗,坚决不投降,那么必须要拥有抵抗的能力,此时的德军还保有着部分战斗机、装甲坦克以及武器装备,但是却缺少发动战争的原料,比如飞机坦克的燃油。
3、而当时德军的战略思想,还依然只停留在了一战时期的“大炮巨舰”时代,始终没有建造过自己的航母。当然了,德军依靠潜艇的“狼群”战术,确确实实在大西洋海战中初期取得了一定的生理,但最终还是没有控制海洋制空权,所以最后便走向了失败。
4、因为反法西斯是世界的主流,德国的军队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投降自然也是理所应当了。